Sunday, September 2, 2012
通識導賞﹕荒謬電費 慳埋唔夠財團使
通識導賞﹕荒謬電費 慳埋唔夠財團使
明報
9/02/2012
【明報專訊】這個夏天,颱風特別兇,暴風雨前夕的翳焗,隔周就來襲一次。
環保也好,省錢也好,總不能廿四小時開冷氣,香港人避暑,大概最方便就是到商場歎冷氣。
慳電成為生活一部分,很大程度上也是為勢所逼。
長久以來,電費有升無減,今年電力公司更在暑假前預告,未來3年電費將會加價四成!
增加使用昂貴但環保的天然氣,據說是最主要的加費原因,為減少污染,我們似乎沒反對的理由。
可是當你在商場唞暑時,有否想過在電費高企的當下,為什麼商場冷氣卻仍可長開長有?
為什麼你在刻苦慳電,他們卻有本錢豪氣嘥電?
荒謬一
海港城用電量 = 全灣仔住戶
商戶究竟有幾揮霍?我們可看看全港只有唯一一個的海港城。佔據半條廣東道的海港城,每年用電量以億度計,相當於全港全年總用電量的百分之一。驟耳聽來,百分之一只是冰山一角,可是,若以香港每個住戶一年平均用電3500至4500度計,1億度電差不多可提供一個灣仔區所有住戶全年的電力需要。所以說,我們實際上絕不能擁有多一座類似的龐大商場,香港的電力供應實在負擔不來。
荒謬二
定額價錢 商店冷氣任開
夏日炎炎,尤其在颱風前後的翳焗天氣,留在家中就如困在蒸籠,冷氣若開足全日,一來嘥電,二來嘥錢,很多人寧願到商場避暑,反正商場冷氣總不會關掉。是的,香港的商場冷氣長開長有又夠凍,室外大熱天時,在商場門外冷氣已陣陣吹來,躲進商場店舖甚至要穿件外套抵抵冷。有環保團體曾做調查,發現商場冷氣平均20幾℃,商戶店內溫度卻低達19℃!為什麼他們的冷氣好像「唔使本」?原來商戶在商場租用店舖,冷氣多以店舖面積一口價計算,付個定額價錢,冷氣就任開。
荒謬三
單位內外 兩種價錢
電力收費不公的問題,也許從我們每天踏出家門那刻開始,其實已在經歷。同一幢住宅大廈,每個住戶單位裏的電費當然沿用同一種計算模式,可是只要踏出家門,走廊、電梯、樓下會所、大堂的用電,原來是用較便宜的非住戶收費模式(may not be true for all cases)。
單位內外,同用一條電纜、一個變壓站,為什麼收費又是兩回事呢?
收費不同 住戶累進商戶累退
香港的電力,商住收費不同,當中的差距,中電的模式比港燈更大。以每度電計算,大商戶比住戶便宜得多。九龍新界的住戶,每度電平均約1元,累進制收費,即用電愈多,收費愈貴;商戶則採累退制,每度電愈用愈便宜,大商戶如酒樓戲院等,每度電平均少於1元,特大商戶如大型商場、主題公園,更可低至0.5元。
中電解釋,住戶用電愈多,平均每度電的收費愈貴,是提倡節電環保的手段;但另一方面,商戶用電卻愈多愈便宜。在香港用電量佔至少六成的商界,在中電的邏輯看來,反而沒責任對這個慳電大勢出一分力。
這種不公的收費方法,造成的現實很荒謬,商戶揮霍電力,基層巿民的電費單卻愈來愈貴,間接攤分了商界的耗電開支。看到這裏,不禁要問,為何我們家裏的電費,慳住使都係咁貴?
電費
家用電費愈來愈貴,除了因為商住收費不一,商戶享有的優惠,間接來自住戶多交的電費外,最重要的原因,是在提倡環保的大氣候下,香港已停止添置用煤的發電機組,改用更大比例的天然氣。
香港受地理環境影響,再近的天然氣也要長途輸進香港,所以成本較高。電力公司即將大幅加價,也是由於20年前簽下的天然氣合約到期,為確保天然氣能有持續供應,2008年與國家能源局簽訂合約,但價格大幅調升,中電估計,天然氣成本在3年後會飈升2.5倍,客戶開支會隨之上升。
香港的電費,主要由兩個項目構成,一是基本電費,以電力公司每年的投資總額及未來一年電量預測作基礎調整,佔總電費約八成;二是燃料附加費,約佔總電費兩成﹕
80% 基本電費
要紓緩加價,當然可從基本電費着手,控制電力公司的投資,因為它們投資愈少,基本電費的加幅就愈少。壓低電量需求是最有效控制投資的方法,只要本地電力需求穩定,電力公司就沒合理理由添置成本高昂的發電機組,增大投資然後再加電費。而最有能力控制全港電量需求的,當是佔全港用電量過半的商界,不過,商戶要保持競爭力,少開一點冷氣、少安裝一個大型屏幕,的確有點困難,除非有誘因。商戶現行的電費累退制就是一個反面方法,愈用得多電,每度電的收費就愈平,這種獎勵用電的收費模式,壓根兒與慳電背道而馳。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說,中電很應該把累退制變為累進制。
20% 燃料附加費
中電即將要大幅加價的部分,主要就在燃料附加費。根據政府與電力公司的「管制計劃協議」,燃料成本規定實報實銷,電力公司須為燃料另設帳戶處理,而電力公司亦不能以燃料附加費賺取任何「准許利潤」,所以,天然氣價格飈升導致增加燃料附加費是無可避免的。要紓緩加價對電費的壓力,唯有巿民進一步節省能源一途。
表面看來,提倡節省能源就是與電力公司對着幹,不過,阿牧說,這個概念是不正確的。電力公司要保持盈利,除了在供電中收取費用外,也可以從其他項目賺錢。如果,把慳電變做一種能賺錢的服務,是否能達到雙贏?
慳電方案雙贏
阿牧說,現在香港也出現一種慳電公司,專門為客戶公司提供慳電服務。他們的營運邏輯是,為客戶公司訂立一個慳電目標,投入成本如換慳電膽 (Use LED lights instead) 、為電掣設定時間掣等,過程不收分毫,到年終交電費的日子,才與客戶公司攤分慳電省來的電費。套用在香港整個電力巿場上,若電力公司開發這種慳電服務,開創多一個生財方法,電力公司能賺錢,巿民也能減少電費開支,香港也可以邁向節能城巿,一舉多得,慳電方案可說是一項很圓滿的工程。
一個慳電膽(A),如何雙贏(B)?
假設每戶家庭平均每天開燈6小時,全屋改用慳電膽
原本1年用電量=(6x365)hr x 100W / 1000Whr (一度電的單位)= 219度電
電費約$219(住戶電費平均每度電1元)
改用慳電八成的慳電膽﹕219度電x0.2 = 43.8度電 = $43.8(慳175.2度電!)
每個慳電膽
住戶電費慳$125.7!{$219-$43.8-(住戶向電力公司買九折慳電膽 $55×0.9=$49.5)}
電力公司賺=$ 16.5!($55×0.3)
(A)在家居常用慳電膽中,我們選了售價55元的100W螺旋形慳電膽,標籤列明慳電八成
(B)假設電力公司提供的慳電服務,是替全港用戶以巿價九折出售慳電膽
(六折大量入貨,九折出售,賺取的差價等於巿價三成,即每個慳電膽賺$55×0.3=$16.5)
必慳35元燃料附加費!
電力用少175度,循慳電服務只能賺回10多元,電力公司怎能算有賺?阿牧解釋,這裏電力公司收少的175元,當中有兩成(35元)是實報實銷的燃料附加費,電力公司少賺了也不會造成任何虧蝕;餘下的八成(140元)屬於基本電費,巿民省了下來,的確會影響電力公司收益,不過電力公司有「穩定電費基金」,把之前賺超過管制協議規定的9.9%利潤儲起,在虧蝕時動用填補。
這麼說,難道電力公司每年都要靠基金運作?阿牧說,這情况只會在第一年才出現,因為基本電費,是根據電力公司對下一年度的電量需求預測,當電力公司要大力提倡慳電,預料賣電量會大跌,他們必會調高基本電費以維持收益。不過,基本電費的總額受「管制計劃協議」所限,在沒擴大投資的情况下,每度電的基本電費雖然調高,但基本電費總額並不會有所增加。當然,屆時基本電費高了,巿民慳的錢就會相對減少,但依然可以肯定的是,燃料附加費那部分必然可慳35元,無礙電力公司運作之餘,電力公司也能額外賺慳電膽的錢!
管制協議 電力公司加極有限
目前歐洲不少國家如英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丹麥、波蘭等,以及美洲如巴西、美國,也有實行這種以電力公司帶頭的節能措施,不單節能達標,有些甚至超額完成。2011年,英國該政策的檢討中,有近八成消費者都認同措施減少電費開支的目標。
文 陳嘉文
編輯 潘建文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