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ly 15, 2012

冷氣圍城

冷氣圍城
Lifestyle - Issue 313 - Metropop


城市化  惡性循環
自2006年起,本地冷氣的電力消耗佔全港六成耗電量。香港人愈來愈依賴冷氣,全因氣溫上升,香港天文台指本港近10年平均氣温上升0.6度,除了全球暖化,本地城市設計欠缺規劃造成熱島效應,亦是元兇之一。


石屎吸熱之都
香港近年城市規劃失衡,地產商因地價高昂,加上政府撤銷部分市區樓宇的高度限制,令新建樓宇進一步向高空發展,並同時將大廈之間的距離縮窄,形成屏風效應,使市區很多地方滴風不沾。


http://digcan.com/electronics




大廈愈來愈多及密集,當中的石屎在日間吸收大量熱能,於夜間釋放,造成熱島效應。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培斌曾在中國、新加坡及英美生活,研究城市建築多年,指香港的城市設計「為錢而非為人」,缺乏綠化、公共空間,比上海等地落後得多。


本地的摩天大廈相對於紐約曼克頓,高度雖然相近,當地卻沒有出現屏風效應。原因是紐約市政府對街道闊度作出監管(69-102尺,比香港的闊得多),加上當地不少建築作沿街後退的設計,


令建築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間距。紐約市政府對建築物更有街影投射(street shadow area)管制,建築物的高度須與面向街道的闊度成一定比例,意味超高層建築不能一字排開。


惡性循環愈開愈大
熱島效應讓我們不斷開冷氣,同時亦展開爭相開冷氣的惡性循環:冷氣機會將熱氣排出室外,當愈來愈多人開冷氣,室外氣溫持續上升,無形中迫使大家長期開冷氣,而且愈開愈冷。


對冷氣過分依賴還有另一惡性循環,就是令人體的耐熱程度減低。有調查顯示雖然新加坡的氣溫比香港高,但新加坡市民面對當地高溫的接受程度,比港人面對本地氣溫為高,這明顯跟港人大多只在空調環境活動有關。由於耐熱程度減低,港人對冷氣的需求再進一步上升。


密封式  空氣污染


本地近年愈來愈多密封式設計的建築物 (包括密封式巴士),政府雖對窗戶面積比例有所監管,但地價高企,地產商要用盡每吋地方興建最多單位,少有考慮通風設計,不少住宅或辦公室更索性將窗戶變成只採光不透風的梗窗,而不能開窗的落地破璃也是眾多甲級寫字樓的大趨勢。室內完全密封惟有靠中央冷氣系統衡溫,莫說退伍軍人症此等惡菌,即使輕微如傷風菌也能輕易傳遍整座大廈。


非牟利機構Civic Exchange 早於2001量度本地室內空氣質素,發現污染指數到達"life threatening"危害性命的程度。


世界衛生組織指現時全球有30%的新建築物會對85%人體構成Sick Building Syndrom(SBS),即由惡劣室內空氣引致不同疾病。香港大學近年有調查顯示,本地去年有3,200人死於空氣污染引致的疾病,較2010年的1,000人高出三倍之多。


還原感覺  少開冷氣
社企自然脈絡創辦人莫皓光(野人)自小患有鼻敏感,後來在家長期開冷氣更令情況愈趨嚴重,直至認識大自然協會的一葉老師,才得知這是鼻敏感的惡化源頭。自此他立心捨棄城市人最愛的冷氣,最終鼻敏感遠去,他至今已維持了8年無冷氣生活,發現好處遠多於壞處。


冷氣陰謀


本地冷氣過凍的情況愈見嚴重,很多人逐漸習慣不以為然,其實這也是電力公司與商家圖利的把戲。去年「環保觸覺」接到這方面的投訴倍增,當中包括法庭、酒店會議廳、醫院及車廂等,最低溫度只有攝氏18度。坊間常有一說法,即使市民調高冷氣溫度慳電,發電廠根本不會減產電力。為何有此說法?


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曾撰文表示,本地兩間電力公司與政府的《利潤管制協議》,保證電力公司的收益水平,而計算方法是電力公司產電愈多,收益愈高


為增加收益,電力公司從協議的另一項細則入手,以增加電力需求:政府不能管制電力公司的定價。於是電力公司向高用電量的大商戶提供優惠,誘使他們多用電,這促使商場辦公室大開冷氣;至於小用量的住戶,則要負擔電費加價,以彌補電力公司向大商戶提供優惠的成本。這樣,電力公司可不斷提高產電量,同時不會減少每度電的平均利潤。


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表示,電費補貼雖可減輕市民負擔,但卻變相鼓勵市民用電,而環保觸覺亦反對補貼,恐造成更多電力浪費。


急凍霸權
電力公司為大企業提供優惠,其實亦間接得益。香港不少商舖(尤其集團式)24小時經營,加上長期大開冷氣(二十度甚至以下)的shopping mall及甲級寫字樓,讓我們習慣處於低溫環境,回家自然感到不適應室溫要大開冷氣,無形中令壟斷市場的電力公司盈利再一步上升。


許多世界級國際shopping mall都有同一個selling point — 強勁低溫空調,大企業雖有電費優惠,但還要有誘因,才會令他們肆無忌憚無目的大開冷氣:人不流汗,空氣變得清涼乾爽,自然令消費者樂於身處商場,享受長時間的購物樂趣。有想歪了的商家更試圖以此刺激消費:冷氣調低多一點,自然令人需要購買外套,又會增加食慾,還會以吃喝來保持體温,可謂商機處處。


綠化降温
很多人認為本地氣候炎熱潮濕,開冷氣是唯一解決方法。但其實隨著愈來愈多人抗拒冷氣和支持環保,20年前外國已開始發展空中花園建築,以降低城市温度,而這亦成為本地未來的建築新趨勢。


散熱高手
倫敦生態中心出版的“Building Green”提出綠化建築物的降溫方案,在建築外牆種植如爬山虎等植物,葉面能提供遮陰功能,減少建築物吸收太陽熱量。而攀緣植物在夏季時會變得挺身,這樣能產生通風作用,像百葉窗效應令冷空氣進入室內,並讓熱氣向上排走。這種蒸發及降温能力,可降低建築物室內溫度達4度或以上。


調高冷氣溫度或減少開冷氣可能需要大眾慢慢適應,而對於現在被迫處於密室又怕熱的辦公室人士,可選擇開少量冷氣加風扇的組合,有數據顯示可減少用電量同時維持同樣的舒適度。而要提升室內空氣質素,可安裝空氣淨化機、抽氣扇,令室內空氣較乾淨和流通,最好在枱頭擺放降温植物,淨化室內空氣也能調節濕度,減低室內死氣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。


本地綠化建築
建築物綠化主要分為天台綠化及垂直綠化,本地很多新型公共建築、學校及私人住宅也有進行。政府近年也帶頭為公共建築物加添綠化工程,包括添馬鑑、機電工程處總部及鑽石山新靈灰安置所等;很多學校近年也積極向學生灌輸環保教育,與學生進行天台綠化,較為人熟識包括民生書院小學的空中花園新加坡國際學校等。至於私人住宅的綠化,很多屬於所謂的空中花園,雖然似經營豪宅格調多於綠化,但起碼多添綠色植物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