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者乘車優惠 帶頭歧視電車?
2015年09月19日
香港經濟日報評論
某前政府規劃師提出取消電車的建議後,引來全城聲討,民情洶湧,連政府都要發聲明劃清界綫,區議會獲零票支持,有關的建議要得到城規會批准,想怕是微乎其微了。
雖則如此,事件引發的討論不應就此停止,有些帳還是要算的,勿白白浪費一個檢視香港道路管理政策的機會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ruefare
公共交通政策 親疏有別
政府在新聞稿中盛讚電車環保廉宜,但恐怕只是「虛情假意」,過百年歷史的電車,雖然在公交系統上擔當重要角色,但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比,總令人感覺次人一等。
此源於政府交通政策並非一視同仁。以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,簡稱兩元長者乘車優惠為例,由2012年推行以來,範圍擴展到小巴、渡輪,但仍然是沒有覆蓋電車,難道電車的長者乘客太少?
根據立法會相關文件,電車有約百分之十五的乘客是65歲及以上的長者,每日3.5萬人次,每年就約1,270多萬。在芸芸使用交通工具的長者中,為何只有這批選擇搭乘電車的長者要被排斥在長者乘車優惠之外?
政府解釋因為電車收得太便宜,長者以電車本身的優惠價搭乘只需1.1元,而達不到兩元的政府資助基準。至於為何要訂下兩元基準,以致長者乘車優惠無法覆蓋全部公共交通,政府卻沒有進一步解釋。
誰是路霸 政府態度曖昧
原來電車曾經反建議政府按人頭1.1元來補貼,每年也不過1,000多萬,但政府又認為電車「叫價太高」而拒絕。這確令人費解:補貼一名搭乘電車的長者只須1.1元,而長者變相可免費乘搭,連兩元都省回,一舉兩得。
但若不獲補貼,長者便很大機會因為巴士和電車的票價拉近,而隨意跳上一架有冷氣的巴士更方便更舒服更快捷。如路上正好來了一架過海巴士307,票價21.2元,巴士公司便無故多了一個平時不坐巴士的客人,而政府就要向巴士公司補貼19.2元了,付出的公帑豈不是更多?
電車面對如此政策,既無補貼,又被搶客,市民看在眼中難免感覺政府帶頭歧視,衍生出薛姓規劃師這類人根本不足為奇。
由宏觀的政策層面看,兩元長者優惠帶來的副作用,運房局似乎也沒有研究。
優惠計劃在進入第二階段在立法會討論時,已有市民反映優惠導致長者在繁忙時間出行的數目增加,間接加劇交通擠塞,並增加了巴士的停站次數。孰真孰假,政府已推行了三年,總應該有些檢討和統計吧?
取消電車的建議是源於塞車問題,公共交通成為代罪羔羊並非薛姓規劃師獨有。歧視巴士的人亦大有所在。正如今次的爭議,也有些人將矛頭指向巴士,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天大的誤解呢?但是,政府的新聞稿卻偏偏沒有回應這一點。
誰才是堵路元兇,運輸署有的是數據證明私家車、旅遊巴數目日增,為何不用來有力反駁規劃師以至坊間不同的誤解呢?這只會令公眾繼續糊裏糊塗,將責任推給不同的公交系統。
政府眼中 僅港鐵是「正室」
其實,電車最高速可超過20公里,巴士更不用說,但兩者的時速都逐年下降,降至低於10公里,難道真如有人所說,他們已不合時宜要被淘汰?說到尾,政府眼中只有港鐵這個「正室」,巴士、小巴和電車都是「妾侍」,正如新聞稿所述,電車只是「輔助」的角色,地位有限不言而喻。所以今日有人說要取消電車,難保明日有人出來說要取消巴士、小巴。
撰文:周月翔 香港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